Ppk
PPK:SPC中控制图中用来计算工序能力或叫过程能力的指数,是指考虑过程有偏差时,样本数据的过程性能。
术语定义
PP(Performance Index of Process):定义为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时,容差范围除以过程性能,一般表达 式为: Pp性能指数公式。
ppk:是指考虑过程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偏差时,样本数据的过程性能。 ppk是spc第二版中提到的新内容。(该指数仅用来与Cp及Cpk对比,或/和Cp、Cpk一起去度量和确认一段时间内改进的优先次序) CPU:稳定过程的上限能力指数,定义为容差范围上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上限: CPL:稳定过程的下限能力指数,定义为容差范围下限除以实际过程分布宽度下限。其实,公式中的K是定义分布中心μ与公差中心M的偏离度,μ与M的偏离为ε=| M-μ| 关于Cpk与Ppk的关系,这里引用TS16949中PPAP手册中的一句话:“当可能得到历史的数据或有足够的初始数据来绘制控制图时(至少100个个体样本),可以在过程稳定时计算Cpk。对于输出满足规格要求且呈可预测图形的长期不稳定过程,应该使用Ppk。”
计算公式
式中:
USL: (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): 规格上限。
LSL: (Low specification limit): 规格下限。
ˉx:平均值
σ :标准差
其他
ˉx = (x1+x2+...+xn) / n : 平均值。
T = USL - LSL : 规格公差。
U = (USL + LSL) / 2:规格中心。
与cpk区别
1、分析的取样区间不同
CPK:是子组间的变差产生,数据要分组。
PPK:整体变差的影响,它不考虑采值的过程。
2、取样方式不同
CPK:取样是进行分组,涉及到子组,子组容量,采值频次。
PPK:连续取样也可以间断采值。
3、反应的周期能力不同
CPK:它针对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
PPK:短期的过程性能指数。
4、评价前提条件不同
CPK:评价过程必须是稳定的。
PPK:可以不是稳定的过程。
5、对应的生产阶段不同
CPK: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,为保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 降,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,所进行的生产能力的评价,一般要求≥1.33。CPK需要借助PPK的控制界限来作控制。
PPK: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,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,一般要求≥1.67。